大型米粉生產流水線是實現米粉工業化、標準化生產的關鍵設施,能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,滿足市場對米粉的大量需求。以國內先進的自動化米粉生產線為例,其生產流程涵蓋多個精細且有序的環節。
在原料處理階段,首先對大米進行嚴格篩選,去除雜質與不合格米粒,保障原料品質。隨后將精選大米送入浸泡池,依據大米品種與特性,精準控制浸泡時間與水溫,讓大米充分吸收水分,為后續加工做準備。接著,浸泡好的大米通過自動化傳輸管道,被送至磨粉機。磨粉機將大米研磨成細膩均勻的米粉,研磨過程中可依據生產需求,對米粉的粗細程度進行調節。
進入成型環節,米粉與適量的水、淀粉等添加劑(部分高品質米粉生產可能無需添加劑)在攪拌機內充分攪拌混合,形成具有良好可塑性的面團狀物料。這些物料隨后被輸送至自熟式米粉擠絲機,擠絲機通過特定模具,將物料擠壓成細長的米粉線條。擠出的米粉線會被自動切割成合適長度,落入傳送帶上,進入下一道工序。
定型老化階段同樣重要。切割后的米粉需進行初步定型,可采用蒸汽蒸制或熱水煮制等方式,使米粉初步熟化并固定形狀。之后,米粉被送入老化車間或老化設備。老化過程中,米粉在適宜的溫度、濕度環境下存放一定時間,這能增強米粉的韌性與口感,使其更耐煮、不易斷條。例如,一些先進生產線的老化系統,可精準控制溫度在 20 - 30℃,濕度在 70% - 80%,老化時間通常為 1 - 3 小時。
干燥包裝工序決定了米粉的最終形態與保質期。若生產干米粉,會將老化后的米粉送入烘干設備。像柳城縣意恒食品科技公司研發的烘粉設備,米粉烘干時間約 2 小時,烘干后米粉柔韌且不易折斷。烘干后的米粉經定長切斷后,通過自動稱重、包裝機,按不同規格裝入包裝袋,完成包裝流程。若生產鮮米粉,則在老化后進行簡單冷卻、整理,直接包裝,為保證新鮮度,包裝后通常需冷藏保存與運輸。
整個大型米粉生產流水線高度自動化,運用 PLC 電控系統、智能傳感器等先進技術,對各生產環節的溫度、濕度、時間、物料流量等參數進行精準調控。操作人員只需在控制臺輸入相關參數,監控設備運行狀態,便能確保生產線穩定高效運行。相較于傳統手工或半機械化生產,大型米粉生產流水線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,減少人工成本,產品質量更穩定、統一,為米粉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。